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人员查询| 微博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首页 时政 法制 应急 乡村 艺术 文旅 摄影 教育 公益 健康 宗教 发现 会员 商务 生态 一带一路新闻直播间
发现
    {pboot:list flag='s' len=38 num=7}
  • ·[list:title]
  • {/pboot:list}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一:

时间::2024-07-05来源: 世纪凤凰网

父亲教我做人

作者:  

岁月的长河里,总有那么一些片段,如繁星点点,照亮我人生的夜空。那些与父亲共度的时光,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那一颗。

记得那时,母亲全家信佛吃斋,而父亲却不信鬼神。他常说:“世上无鬼神,人死如灯灭。”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世界的新认知。

那时,我尚年幼,每当看到别人跪佛烧香,心中便觉得好笑,心想:“男儿膝下有黄金”,怎能轻易下跪呢?父亲的教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使我从小就明白,男人应当顶天立地,不卑不亢。

父亲不仅教我如何做人,更在生活的点滴中,影响着我。初中时,我曾在家中的阳台上,用稚嫩的字迹写下:“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那时,父亲便是我的第一个读者,他微笑着点头,给予我鼓励。

后来,我步入职场,参加了各种讲演比赛。每当我站在舞台上,面对着数千观众,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自豪。因为我知道,我的背后有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他不仅是我演讲的第一个观众,更是我人生路上的终极监督员。他的眼神,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

岁月如梭,我考入兵工厂的党委,在宣传部、组织部、党办工作,后又下海经商。每当我在事业上取得一点小成就,父亲总是淡淡地说:“儿子,你已经很好了,但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动。”他的话,如同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父亲年轻时是大同市的马拉松冠军,用腿丈量世界的人,心胸自然宽广。他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只二三。”他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这种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

除了乐观,父亲还教会了我宽容。他说:“与其报复一个人,不如比他更幸福、更有钱、过得更好。”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当那个曾经欺负我的人的女儿得了白血病时,我毫不犹豫地捐出了最高额的款项。我知道,这是父亲教给我的宽容与善良。

如今,我已成为太原市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的法定代表人秘书长。每当有人提起我的成就时,我总是会想起父亲的话:“儿子,你已经很好了。”我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的教诲和支持。

在这漫漫人生路上,父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他的教诲、他的品质、他的精神,都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父亲,儿子下辈子还愿做你的儿!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二:

母亲时时在我背后

作者  王胜

我的母亲祖上是岳家军牛皋的后代,生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北岳恒山悬空寺脚下浑源县东辛庄,因为姥爷卸甲归田、立地成佛,所以给他的大女儿、我的妈妈起名牛佛香,为了好养,小名叫“佛老人”。

背后的母亲,还说姥爷是个“直心眼”。当初傅将军起义的时候,问百灵庙长了脸的姥爷牛成富跟不跟他走,结果那耿直的牛大官人却唱起了山西梆子“忠臣不侍二主”,傅将军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儿。

结果,跟着大帅举事的后来都过得滋润,拿了六块大洋盘缠的牛大官回家做起了牛羊倌,种了一辈子地,放了一辈子牛羊。曾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连累众多亲人遭罪。所以,背后的母亲,说姥爷是个“一根筋”,“撞了南墙都不回头”。

若不是地主出身的姥姥李月英偷偷把祖传的岳家军七星宝剑献了出来,结果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关于姥姥的经历,我的小说家哥哥王鼎后来还专门写了篇《佛姥》。

所以,背后的母亲说,姥爷牛成富是个“直心眼”,跟傅将军走的人都高干了,孩子都是红二代红三代坐江山,人啊不能太直心眼!”

当然,背后的母亲说姥爷是个“直心眼”并不单单指这一件事情,还包括出于讲义气把一表人才的儿子牛广如给了山野村庄的赵支书做了干子,出于百灵庙情结把三姨牛国香嫁到了荒无人烟的内蒙古……。

直到若干年后,大舅的三丫头“小牛蛋”牛永祥也嫁到了内蒙古,母亲说,“谁去那个荒无人烟、家徒四壁的穷地方呀,连夜也跑了。”

其实,内蒙古虽说是荒凉一些,但是那里吃的还是不错的,大口吃手抓肉、大碗喝川字茶。

    母亲是标准的大同美女,皮肤像浑源瓷器一样又白又细,一米七三的高挑身材,苹果似的脸蛋儿后面扎着两根长长的大辫子,高高的鼻梁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还有一排洁白饱满整齐的牙齿,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是姥爷“一根筋”的完美继承者,找了同村“大烟鬼”秀才的儿子——在大同市六一六厂做技术员、长得一表人才的父亲。

   母亲说父亲是个“七成货”。这个是缘于他们结婚的当晚。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的同窗好友白一光过来贺喜,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除了当兵的,人们都饿得眼蓝蓝儿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结果可想而知,父亲把自己的饭给了发小吃了,过了一个饿着肚子的“洞房花烛夜”。 

后来,父母实在受不了纷纷扰扰的父老乡亲,又赶上林副统帅正在大力建设三线基地,于是母亲放弃了教师工作,随父亲迁到了宁武县管涔山下、今天的旅游胜地“万年冰洞”旁的一八七兵工厂,也叫北京长城机械厂,生产支授越南抗美的高射炮。那时,我的小伙伴孟宇给过我块方正的厚水晶,后来才晓得那是高射炮上瞄准镜玻璃。

再后来,父母又迁到晋南五四一兵工厂,生产打越南鬼子的坦克车。我父亲的好友陈铎的儿子和厂里的一些子弟还上了战场。说到越南鬼子,从小特别充满仇恨,直到我前几年在越南旅游,感受到了热情助人的越南人民的善良,才消除了心底的块垒。不得不说,意识形态是个很大的坎,宣传机器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父亲为此也说过,两个国家打仗会造成深不见底的几代人伤痕,要和平不要战争。

言归正传,背后的母亲,说父亲是个“七成货”,还是因为父亲干的傻事,包括把全家辛辛苦苦养的白白胖胖的大肥猪杀掉后把肉分给了阶级兄弟,把踏遍深山老林寻找到的降龙木雕刻加工成“龙头宫灯”捐了工厂军代表,夜以继日的给工厂招待所的家俱烫上当地地标“紫塞长城”、“支锅奇石”等画作,每年春节给大家深更半夜的写对联…….

特别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自家五个孩子都吃不饱,其中第一个最漂亮的女孩子“眊眼眼”还夭折了,父亲还把台湾姑姑邮寄的过年钱又寄回了老家孝敬双亲。

为此,我从小就特别讨厌浪费粮食的人,我觉的“可以消费、不能浪费”,先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好,再去关照外面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不矛盾!

背后的母亲,说父亲“七成货”的事儿太多了,其实没有三八红旗手、劳模母亲这强大的后盾,父亲也做不了这么多傻事呀!

只是,我永远忘不了母亲那经常一摁一个坑浮肿的小腿,忘不了母亲额头三天两头拔火罐拔出的红太阳,永远忘不了,母亲那双骨节粗大、布满老茧、採糕都不怕烫的双手……

我的哥哥王鼎遗传了父母的艺术细胞,琴棋书画、诗文篆刻样样精通,以至于每当我看到一些书画展时,心底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油然而生……

背后的母亲,还常常念叨她的“大奔喽儿”。“大奔喽儿”,就是“兵工厂普通话”简称“兵普”里指的很大的额头,是母亲对我的哥哥的昵称。

哥哥王鼎和二姐王健是对龙凤胎,哥哥先出生为长,从小体弱削瘦像《红岩》里的小罗卜头一样“大奔喽儿”。在那个年代,虽说兵工厂相对来说住的好、吃的好,但是四个年幼的孩子再加上老家年迈的双亲,这经济压力也着实够父母受的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满山遍野的山珍野味,松露、蘑菇、榛子、酸溜溜(沙棘)、刺铃铃、油瓶子、野草莓……。虽说人瘦,但是营养不缺,精神十足。

那时候,对我们孩子来说,最美味的食物就是大商店里卖的饼子,想来那就是现在的“太谷饼”,而父母对孩子偏爱有加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一毛钱,偷偷买个饼子吃。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次我那“大奔喽儿”哥哥,把饼子掖到棉衣里,跑回家的时候拌了一跤,回家才发现饼子丢了…….

为此,母亲还开玩笑幽默风趣的数落“大奔喽儿”,“吃起饭来像李闯王攻城,干起活来似吊死鬼寻绳。”

说到吃饭,这个人生头等大事,背后的母亲,还说过,嫁到父亲家后,发现奶奶陈淑贞吃饭的时候从不上桌,是秀才爷爷王鸿文封建没落思想的狭隘。

母亲说,“您要不上桌吃饭,我也不上桌吃饭”,巧妙战胜了抽大烟把家败光了的秀才爷爷,奶奶从此才能上桌吃饭,用妈妈的话就是“女人翻身做主人、妇女能顶半边天”,并以此激励她的学生我的姑姑王秀娥和我的两位姐姐自立自强,还把我的大姐起名“光明”,二姐起名“光耀”!

多年以后,我去一朋友家吃饭,还发现他们家有“女人不上桌”这封建思想而感到悲哀。不过,如果你知道,咱们的国宝申纪兰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小目标都奋斗了若干年,你就不会为那个时代感到困惑了!

其实,我的爷爷王宏文只是囿于礼教,这点从给我父亲起的大名“秉理”就能看出,爷爷非常有生意头脑,开过小卖部、干过洋乐师,不仅把我父亲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还把自己妹妹王桂灵送到北平大学学习,后留洋定居洛杉矶,而且还动员奶奶的胞弟陈有馀加入刘邓大军,解放重庆,安家立业。至于吸大烟听父亲说那是治病染上的,属于那个年代的悲剧。

多年以后,背后的母亲,又跟我闲聊时,说起“大奔喽儿”丢饼子的故事,已经和其他子女两地相隔二十多年了。

随着国家计划,1980年父母亲从宁武一八七厂迁到晋南生产坦克的五四一厂,2000年跟我在省会太原开始退休生活。

做为兵工厂二代的“大奔喽儿”王鼎在晋南兵工厂,已经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还是当地著名的小说家。最喜欢写些跨越时空抗日战争的小说,父母经常磕他,让他写一些身边的爱情故事,不要总写一些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事儿。

其实,他们做的都对,父母观念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文艺为人民服务。哥哥却是“新青年”天马行空、脑洞大开,富有想象力。

我真希望,我的哥哥会成为山西科幻文学的第二个“大刘”。母亲还是一如既往、一见他面就念叨她的“大奔喽儿”,“公家的一分钱咱都不能要,咱睡觉都睡得踏实。”

其时,我的大姐王涛也已经当了姥姥,独生女李彦含在山西传媒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小县城,找了一个没文凭的女婿。我的母亲为此感叹,“身为大学生为什么不在省城找个大学生呢,人年轻的时候不要怕穷,人要眼光看长远一点才好!”

也是,我的俩姐貌美如花,是兵工厂首屈一指的厂花!结婚时,母亲没有要过一分财礼。因为与时俱进的母亲,最看重的是“人品”。

背后的母亲,还常常说我是个“小野牛”。母亲姓牛,我属牛,不错,我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从参加工作以来基本上一直都做宣传工作,记者、编辑、新闻发言人,中间少许时间在组织部、统战部,一年年下来,和台湾作家三毛一样在撒哈拉沙漠狂欢、万水千山都走遍......

背后的母亲,常说,“娘走千里儿不愁,儿行千里母担忧”。我说,那好,咱娘俩一起走。这些年,开车带着父母去云冈石窟、五台山、呼市、西安、北京、天津、北戴河、山海关……,还和父亲去了宝岛台湾。

父亲是个“台湾粉”,天天观注央视李红主持的“海峡两岸”,这次亲临台湾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博大,他说台湾一切都那么小,“翡翠玉白菜”原来是那小的一点点儿,回归祖国才是台湾强盛的唯一道路。至于美国,我们必须发展高科技、拥有尖端武器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北戴河,母亲站在毛主席挥手的雕像边,望着白浪滔天的大海,心潮澎湃,口里念念叨叨,“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在五台山,母亲在五爷庙里唱了晋剧“金水桥”,在毛主席故居说:“迷信迷信、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虽然母亲生在吃斋念佛的家庭,但是并不迷信,常说“一个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报应。只要与人为善、多帮助人、多做好事就是最大的福报。”这个也是我的人生信条,我为此念兹在兹!

然而,人终究抵不过命运的安排。生在吃斋念佛、烧香还愿的家庭,取名“佛香”的母亲即便是一身傲骨,即便是浑然正气,即便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母亲“佛老人”还是化做一缕“佛香”,替她父亲我的姥爷还愿去了……走时,携手我的父亲“老飞”。

我从小到大千真万确地多次目睹了,“佛老人”母亲被姥爷一次次灵魂附体,又一次次被我父亲“老飞”掐着人中念念有词地驱走。可是,这一次,他们却一起飞走了,20206116时,过完八十大寿不久的父母在潜意识中安祥坐化。

母亲在我的怀里,微微抬头长长吐出一口清气,一刹那母亲的脸色瞬间就变成了铁青色,犹如灵魂出窍一般,魂魄升天、留下肉体凡胎。仿佛母亲的头顶上有团清气始终环绕,真真体会到了头上三尺有神明。

父亲此时在另外一间屋子躺在床上,伤感中留下三个字“想、开、点”!人在最痛苦最伤悲的时候反而是不会哭的,我和随后赶到的恩人姨姨孙绥兰及姨夫于祝军给父母换上了寿衣。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母亲称父亲“老飞”,父亲叫母亲“牛飞”?这外号起的什么意思?我小时候,特意问过母亲这个为什么,母亲开心地哈哈大笑,说“因为他叫我牛飞,所以我就叫他老飞”。听的我越发糊涂。亦或,这就是糊涂的爱吗?

直到我整理母亲的柜子时,发现一个奖给劳模父亲的红旗笔记本,翻开一看,扉页是母亲那钢劲的字,其中一句便是“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蓦然之间,我突然觉得,那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虽说物资匮乏,但是那代人的精神世界也是无法企及的! 

背后的母亲,您的手,我摸不到;您的话,时常在耳边萦绕。无论多少次梦到她,似乎她都不肯再说话。可我想她,很想、很想......

内心深处的母亲,一直在我背后,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的时候,我会问,母亲会怎么看,我应该怎么做,母亲答应不答应、同意不同意我这么做?

我会好好生活,好好爱惜自己,不让母亲担心。

我蘸着泪水擦拭她的相框,希望可以为她续上呼吸,让她的微笑在轮回里生生不息......

     晚安,背后的母亲!                       

                               2022.8.12  中元夜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三:

爷爷的教诲:六尺巷与人生

作者:  

在我心中,爷爷王鸿文是一个永远无法被超越的榜样。他虽非巨富乡绅,但他的高尚品质和宽广胸怀,让他成为了当地最有名望的人。他的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向我讲述爷爷的故事。爷爷让出了自己的房子和良田,这在农村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为人处世,大度做人,克己处事”的哲理。这种宽容和谦让的精神,让我想起了清朝的“六尺巷”典故。

张廷玉宰相的父亲张英,通过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表达了对邻居的宽容和谦让,最终促成了“六尺巷”的佳话。而爷爷的行为,又何止是六尺巷所能比拟的呢?他让出的,是良田良宅,更是对后代无尽的教诲。

爷爷非常重视教育。他不仅是将自己的儿子培养得多才多艺,在兵工厂总工程师办公室工作并精通书法、绘画、雕刻等技艺。爷爷王鸿文还把自己的妹妹王桂灵送到北平大学深造,并最终留洋定居洛杉矶,以科学报效祖国。

他给我父亲起名为“秉礼”,寓意着要秉持礼仪,注重文化修养。在那个年代,能够如此重视教育的人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在我那佛道盛行的北岳恒山浑源老家更是难能可贵。

爷爷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们家族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除了重视教育,爷爷还具有高瞻远瞩的社会责任感。他动员我奶奶陈淑贞的胞弟陈有馀加入刘邓大军,南下四川,为解放重庆作出了贡献,成为革命功臣,子孙后代皆红二代红三代。

这一行为体现了爷爷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他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要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爷爷王鸿文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在我有限的记忆中,他总是坐在炕上,微笑着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他的关心和爱护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价值。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追求卓越、奉献社会。

如今,我早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成为太原市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的法定代表人秘书长,我的儿子也理工大学毕业,但我爷爷王鸿文的冥冥教诲却犹如天上的北斗星一般,不断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我和儿子王帷廷向改革开放最前沿发展,“运筹帷幄,报效朝廷”,像我父亲给我儿子起的名字一样,努力报效祖国!

我会时刻铭记爷爷的故事和精神,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奉献社会。我相信,在爷爷王鸿文的教诲下,他的子孙也都会成为一个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四:

               奶奶的豆面糊糊

         作者  王胜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身影始终温暖而坚定,那就是我的奶奶——陈淑贞。奶奶是我老家东辛庄村有名的“善尽人”,她的善良与无私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奶奶身材消瘦,但她的精神却格外饱满。她的头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束成一个低低的发髻,显得端庄而朴素。她的眼睛虽然有些浑浊,但每当她微笑时,那双眼睛总会闪烁出温暖的光芒,仿佛能照亮人们内心的阴霾。

奶奶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记得那个寒冷的冬日,隔壁的王阿婆生病了,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奶奶得知后,毫不犹豫地熬了一碗热腾腾的豆面糊糊,小心翼翼地喂给王阿婆吃。王阿婆的眼里闪烁着泪光,感激地说:“淑贞啊,你真是一个大善人。”奶奶只是微微一笑,说:“乡里乡亲,理应照料。”

奶奶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小脚女人,但她从未因此而自卑或抱怨。相反,她用自己的双手和善良的心,赢得了村里人的尊敬和爱戴。她的手指虽然布满皱纹和茧子,但那却是她勤劳和付出的最好证明。

奶奶一生,没有与人红过脸,没有自己的脾气,只有默默的付出和奉献。每天黎明即起,梳理发髻,忙碌着做家务,埋头做饭,洗衣裳,从早忙到晚。

吃饭的时候,奶奶从不上桌,总是自己捧着一个碗在锅台边默默地吃完。她的性格特别好,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贤淑贞良。

奶奶不仅善良,还十分宽容。她曾有过一个女儿,因家庭贫困而送给了别人。这个姑姑成年后对此心存芥蒂,但奶奶总是坦然接受,只是淡淡地说:“孩子大了就好,只要她过的好就好。”这份宽容与善良,让我更加敬佩奶奶的伟大。

奶奶对家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爷爷年轻时因治病染上了烟瘾,奶奶坚持不懈地劝说他戒烟。她时时刻刻陪伴在爷爷身边,鼓励他坚持下去。终于,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爷爷成功戒掉了烟瘾。

她对我的父亲也是同样的严格,不允许他抽烟,对他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她常说:“字是出马枪,把学习做好,其他的事情不用管。”如今,我们四代人,没有一个抽烟酗酒的人,这都是奶奶的功劳。

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下,父亲的书法绘画非常棒,从大同市六一六厂到宁武一八七厂再到晋南五四一厂,一路走来都是兵工厂文艺骨干,后来还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我的哥哥王鼎耳濡目染也遗传了父亲的文艺细胞,书法、绘画、篆刻无所不能。

我的姑姑王秀英也非常贤惠,嫁给了从部队转业到浑源县百货公司的姑父刘富山,他们的儿子刘力波也非常孝顺,踏实肯干。姑姑的孙子现在太原师范大学学习,光大家族。

奶奶在教育子女方面身体力行,在做饭方面,手艺也是一绝,尤其是她熬制的豆面糊糊。每次跟父亲回老家,奶奶都会为我们熬一锅香喷喷的豆面糊糊。

那香甜的味道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奶奶的爱。每当我想起那碗豆面糊糊,就会想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

奶奶还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她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她的生活经验和对人生的理解却非常深刻。她经常讲一些过去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她常说:“做人要讲良心,要善待他人。”

奶奶陈淑贞的胞弟陈有馀在奶奶感召下加入刘邓大军,南下四川,为解放重庆作出了贡献,成为革命功臣,他的儿子陈丹科后来成为重庆国营棉纺厂的党委书记,女儿陈娅是粮食局的会计,子孙后代皆红二代红三代。

若干年后,陈娅千里迢迢从重庆飞回老家看我的奶奶她的姑姑,我的奶奶给他们熬了一大锅香气喷喷的豆面糊糊。

  我的奶奶,在我眼里,是天下最善良的人,用她的言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奶奶的善良和无私不仅赢得了家人的爱戴和尊敬,也让她在村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每当提起奶奶时,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的好品质。她是我们家族的骄傲和榜样,也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亲人。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她的音容笑貌和善良品质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她的豆面糊糊和温暖人生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激励我们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将奶奶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她的善良和温暖。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五:

                姥爷的刀剑如梦

作者:王             

在遥远的北岳恒山脚下,悬空寺的钟声穿越千年的岁月,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这里,是我母亲牛佛香的故乡,一个被儒释道三教文化浸润的古老村落——浑源县东辛庄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一个关于我的姥爷刀剑如梦的故事。

我的姥爷牛成富,一个来自山野的农民,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姥爷的祖上是岳家军排名第一的忠良英勇大将牛皋。

曾经的姥爷也是傅将军中跨马持枪,由于姥爷“忠臣不侍二主”的执念,在解放前夕解甲归田、立地成佛,所以给他的大女儿、我的妈妈起名“佛香”,为了好养,小名叫“佛老人”。 

而母亲则自豪地告诉我,姥爷的七星宝剑和宝刀,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这些刀剑,不仅是家族荣誉的象征,更是姥爷心中那份对家国情怀的坚守。

大舅牛广如曾神神秘秘地告诉我,姥爷的刀剑“隔段时间就得喂血”,否则在夜深人静时,便能听到它们“铮铮”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年幼的我,每每听到这里,都不禁感到一阵毛骨悚然,但更多的是对姥爷那份执着与坚守的敬佩。

我的姥爷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的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体格魁梧、骨架子大、身躯微偻,手指粗壮,满手的老茧仿佛是他一生勤劳与坚韧的见证。

他虽已解甲归田,但那份军人的气质与豪情却从未褪色。我跟妈妈曾问他为何放弃曾经的军旅生涯,而选择归隐田园、养牛种地,他只是淡淡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打过小日本了,不想再打了。”这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着他深深的家国情怀与对和平的渴望。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姥爷的那份心境。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见证了无数的英勇将士为了国家的安宁与民族的尊严而浴血奋战。他们中,有的人选择了继续战斗,有的人则选择了退隐江湖。但无论选择何种道路,他们心中那份对家国天下的热爱与忠诚却是永恒不变的。

 当我读到关于刘伯承元帅的文章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刘伯承元帅的儿子问刘伯承元帅为何对战争片避而远之,甚至连一次都不愿观看?

刘伯承元帅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你能否想象战争的残酷后果?有多少新婚不久的妻子,满怀希望地向我询问她们丈夫的下落;又有多少满头白发的老人,带着颤抖的声音向我索要他们儿子的消息。每当我想到这些情景,内心都充满了不安与愧疚。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令人心碎的问题。”

刘伯承元帅作为一代名将,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他选择深藏心底的,不仅仅是那些令人心碎的战争记忆,更是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尊重。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着。这也正是我的姥爷不愿再提及往事的缘由。

我的姥爷与刘伯承元帅,虽身处不同的境遇,但他们的心境却是如此相似。他们都是中国人的脊梁,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姥爷的刀剑如梦、铸剑为犁,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故事,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如今,我站在北岳恒山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回望着过去的岁月与那些英勇的先辈们。

我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家国情怀。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六:

不迷信的佛姥姥

        作者   

我的姥姥李月英,是标准的浑源美女,鹅蛋似的脸蛋,肌肤雪白,如久负盛名的浑源窑瓷器一样细腻光滑。

她本是北岳恒山脚下的大户人家子女,先辈们出过很多大官,就连她的兄弟姊妹中也不乏民政局长、法院院长、银行行长、税务局长。

然而,唯有容貌最漂亮的姥姥,却出凡尘俗,与佛结缘,成为当地有名的佛姥。

我的姥姥整天吃斋念佛,口中的经文如溪水潺潺,流淌在她的心田。她不仅精通佛教经书,连道教经典也了然于心。

每当我提及姥姥,心中总会浮现那幅画面:她坐在窗前,手持念珠,低声诵经,阳光洒在她的脸上,为她镀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我的母亲,名唤佛香,她同样不食荤腥,似乎从她身上也能窥见姥姥的影子。大舅牛广如更是连葱蒜都不沾,这份虔诚让我对佛教有了更深的敬畏。

1996年,我的姥姥八十岁那年,村里要修建寺庙。她带着村子里的一些老信徒们外出化缘,请求布施。

那一日,她们走了几十里路,来到了恒山庙。看门的道士见来的是佛教信众,起初并不打算开门。然而,我的姥姥并未气馁,她在门外,用那豁牙的老嘴,雁北土音,大声诵起了经。

那经文仿佛有魔力一般,不一会儿,大门轰然敞开,只见老道长带领众道士恭迎在门口,将老太太一行迎接入内,炸油糕、炖豆腐等等好生款待。

原来,我的姥姥吟诵的是失传了百年的道教恒山经!

村里人都说,姥姥通神,很多人来找她看病问事。就连省里、市里、县里的很多官员,也常常坐着小车来找我的姥姥。

每逢换届,她的门前便门庭若市。

然而,姥姥却从不以此为然,她常常告诫我们:“不要迷信,年轻人要好好学习,相信科学。”

我的哥哥王鼎曾工作失意,得不到赏识。母亲说让姥姥看看,兴许能看出点什么。

姥姥却说:“大女子,都是耍乎人的,信那咋啥呀?”开始她不肯,后来被妈妈磨不过去,就说:“小鼎现在有小人挡道,到明年,就会越来越好。”

后来,我的哥哥王鼎果真连升三级,不仅事业有成担任央企纪委副书记,而且还成为当地著名小说家,写的文章都进入了高考试卷,这些自然都是我的哥哥个人辛苦努力的累累硕果!

我和母亲回老家看姥姥时,母亲曾问起我的几个孩子以后过得怎么样。

姥姥说:“你的二姑娘小健过不住,其他几个孩子好着哩。”

果真,我兄弟姐妹四人中,属我二姐过得最差,她好打麻将,好端端的家,二姐非要离婚,抛夫弃子,找了个牌友,下场可想而知。    

每当提起此事,母亲在世时总是叹息:“唉,两个姑娘结婚彩礼都不要,小健在人家孙晋生穷的时候非要找,等到孙晋生有了钱的时候还非得要离婚,劝也劝不住,等老了就该后悔了!”

可是,尽管姥姥信佛,她却从不让我们迷信。

她常说:“佛是引导我们向善的,不是让我们依赖的。”她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然而,我却亲眼见过“姥姥被神上身”的真真实实,甚至我的妈妈“被死去姥爷上身”几次的场景,我至今都历历在目。

这些经历,让我对姥姥的信仰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知道,这不是迷信,而是信仰的力量。用科学的解释来说,这或许就是量子纠缠的一种表现吧。

1916年正月十五出生的姥姥李月英,在2007年九月十四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教诲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我那不迷信的佛姥姥让我明白,信仰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同时,姥姥也让我明白,无论信仰什么,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相信科学,相信未来!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七:

知婿莫过丈母娘

作者:王 

在生活的纷繁复杂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存在如同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对于我而言,那个人便是我的丈母娘,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

在我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最了解我的人,并非生我养我的父母,而是我的丈母娘。

这并非轻率的论断,而是基于多年来她对我无私的关爱和深入的了解。

我的妻子,那位温柔贤淑的女子,正是由她亲手培养,赠予我的最宝贵的礼物。

初识丈母娘时,她在我心中曾是一个“仇人”的形象。

那时,我们同在兵工厂工作,我因宣传工作需要频繁找她复印文件。然而,她总是要求领导签字,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即使是微小的纸张也不例外。

她的认真和较真让我颇感不快,我们因此产生了一些矛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理解了她的严谨和公正。

丈母娘18岁以又红又专的身份考入兵工厂,在厂办公室担任重要职务,负责保管大量的办公用品和生活物资。

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了每一份物品的完好无损。

她公私分明,从未因私事而动用公家的资源。她的哥哥,作为兵工厂物资仓库的首长,同样以铁算盘、铁包公的形象著称。然而,丈母娘却比他更加严谨和细致。

在工作上,丈母娘一丝不苟,但在生活中,她却出奇的大方。她不仅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还对我这个穷女婿格外关照。     

她从未向我索要过任何财物,反而把刚刚学医毕业的宝贝漂亮女儿嫁给了我。这让我深感荣幸和感激。

在我和妻子的婚姻生活中,丈母娘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即使在我因工作疏忽而冷落了妻子时,她也始终相信我,坚定地站在我这边。

在丈母娘的眼中,我始终是她最信任的人。即使我与妻子之间出现了误会和隔阂,她也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用她那温柔而坚定的目光告诉妻子:“王胜他不会的,我选的女婿我了解。”

这句话,如同一道暖阳,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她对我的了解和支持,让我深感温暖和安慰。

如今,丈母娘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在我心中永远活着。

她的一生都在为党的军工事业奉献,始终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她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党和人民服务;她的一生只守了一个岗,那就是共产党员的岗位。

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她的平凡,她的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的力量。

在此,我想对丈母娘说:谢谢您给予我妻子生命和教育的恩泽;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谢谢您在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陪伴。

下辈子,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愿意做您的女婿,继续聆听您的教诲和关爱。

愿您在天堂安息,愿您的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传家风之浩荡 树大国之脊梁】之八:

精明一世好妗妗

作者:王 胜

提及妗妗,那熟悉的身影便浮现在我的脑海,她是舅舅的媳妇儿,一个勤劳、精明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女子。

妗妗的家是一个典型的新农村大院,院墙由青砖堆砌而成,院中种满了各种蔬菜和花草。

每当春夏之交,院子里便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晨,妗妗便会在院中忙碌起来,采摘新鲜的蔬菜,为家人准备一天的饭菜。她的动作娴熟而迅速,仿佛每一刻都在与时间赛跑。这个是其性格使然。

舅舅牛广如的媳妇儿名叫赵玉叶,是我的母亲在那个困难时期给娶进家门的。      

那时,母亲在浑源县东辛庄村的学校里,当一位辛勤的园丁。每个月,她挣得的那点微薄的薪水,一分一毫都舍不得花,只为攒下来,给她的弟弟娶一个好媳妇儿。在母亲的心中,弟弟的幸福便是她最大的幸福。而当舅舅娶了妗妗后,母亲的心也便落了地。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母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默默奉献着,只为让弟弟妹妹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妗妗是老支书的宝贝闺女,妗子的出现,犹如一缕春风,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欢乐。她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嗓门很大,铿锵有力,斩钉截铁,仿佛有一种王熙凤般的精明强干,却又有着自己的温柔与细腻。干起活来,她更是齐了垮啦,非常利索,无论是家务还是农活,她都能应付自如。她是家里面的劳动部长,更是家里的外交部长,大舅的英俊外表,也为她增添了几分光彩。

妗妗一生养育了四个孩子,大萍、二萍、大旺、小牛蛋。他们是我童年时的玩伴,尤其是大萍姐姐,她长得最漂亮,每次回老家,我都喜欢和她一起玩耍。我还记得那次在奶奶家,她突然从我身后蒙住了我的眼睛,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院子里,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惊喜与家的温暖和幸福。

妗妗的家总是那么干净整洁,她每天都会把柜子擦得干干净净,屋子里还养着小猫小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最爱。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妗妗家里玩耍,享受着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妗妗的勤俭持家,让家里井井有条,再加上吃苦耐劳的姥爷和大舅,他们一家在村里是令人羡慕的“五好人家”。

每次和父母回老家,妗妗都会热情地招待我们。她为我们做油炸糕,把平时不舍得吃、攒了一年了的鹅蛋从地窖取出来给我们吃。

舅舅虽是一生食素,但每次都会说:“天上最好吃的就是黄花菜炒天鹅蛋。”的确,那黄色的黄花菜用黄色麻油炒黄色鹅蛋,真可谓色香味俱佳。

大同黄花菜举世闻名,黄花又称萱草、忘忧草、金针菜,既可药用,又可食用。2020年习总书记还专门视察过大同黄花菜产业,并嘱托当地推动“小黄花”发展成致富“大产业”,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2022年,我还带着太原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同仁追寻总书记足迹,专门去参观学习过。

我的舅舅,是一个勤劳善良、忠厚老实的人。他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与妗妗一起撑起这个家。他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在妗妗的家中,处处都弥漫着幸福和温馨的气息。

然而,岁月无情,时光荏苒。

几年前,我的双亲相继离世,我沉浸在痛苦之中。那时,我回到老家,在舅舅家见到了妗妗。

妗子还是那么精明能干、快人快语。吃完她包的香喷喷的饺子,我翻看着以前父母的照片,听着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心情才稍微好了些。

临走的时候,妗子对我说:“舅舅妗妗年龄也大了,你有时间就多回来看看吧,这有一年没一年的,说不准啥时候也走了。”那时,我并未将她的话放在心上,却不曾想,这竟是一语成谶。

今年128日,我接到了“小牛蛋”牛永祥的电话,她哽咽着告诉我:“我妈妈没了,我没有妈妈了。”

我震惊不已,妗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呢?她才74岁啊,连什么病都没有,就这么突然地离开了我们。

那一刻,我仿佛在做梦一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妗妗的一生,心中都充满了感慨。她精明一世,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

妗子的一生,充满了光彩。

愿她在天堂安息,愿妗妗家人能够早日走出悲痛,重新面对生活。

妗子精明能干和勤劳善良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精明一世的妗妗,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微信图片_20240701151407.jpg

世纪凤凰网,新闻媒体,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0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外交部 国侨办 中纪委监察部 中国法院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会员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业信息化部备案号晋ICP备18012423号-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新闻杂志社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 北京航空联馆会  

新闻  13613478631  QQ:532801351 邮箱:532801351@qq.com 网址:http://www.sjfenghuang.com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

本站稿件来自世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