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人员查询| 微博
2024年09月22日 星期日
首页 时政 法制 应急 乡村 艺术 文旅 摄影 教育 公益 健康 宗教 发现 会员 商务 生态 一带一路新闻直播间
时政
    {pboot:list flag='s' len=38 num=7}
  • ·[list:title]
  • {/pboot:list}

細說“北飛”—兩航十二架飛機由香港起義回國(7)

时间::2022-11-09来源: 世纪凤凰网
 世纪凤凰网(禧进报道) 七.北飛後的復員、航材內運、留港的两航辦事處及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1950年1月16日起至1月底的第一批復員,中航復員627人,眷屬783人;央航復員550人,眷屬651人。到1950年8月間,兩航調整了工作組織後,中航有83人復員(另眷屬206 人),央航有51人復員回國。1950年10月中旬,由於朝鮮戰爭有了重大變化,又組織了最後一次的大批復員。從10月19日起發動,24日開始復員,至11月1日復員完畢,計中航復員106人,眷屬259人;央航復員111人,眷屬200人。留港兩航員工,計中航56人,央航52人。
  參加香港起義的兩航員工包括駕機北飛、留港護產、駐澳門及國外辦事處人員,以及在待解放區(含台灣)聞風策應來歸人員,共計2527人,後因各種原因有826人在香港脫離兩航公司,故實際起義人數為1701人。此外,全國解放時,在各地接管、留用兩航員工約1300人。大部份起義、留用人員當時均分配在民航系統工作。1952年中央決定整編民航機構,將民航飛機修理廠、電訊修配廠、上海預備航校以及民生醫院、育鵬小學、幼稚園等附設單位分別移交航空工業部、總參謀部、空軍和地方有關部門,共調出兩航起義、留用人員771人,以後又有一些人陸續調離民航。至1965年,在民航工作的兩航起義、留用人員尚有586人,至1980年9月為416人。
   截止到1950年11月1日,中航原有在港員工1250人,復員1005人,眷屬1480人,復員及留港的共1061人,約佔總數的84%,離職和投偽的約佔16%。至1949年11月,中航共有飛機51架(留港31架),飛行人員215人,其中機長(正駕駛)64人,中國藉機長18人;副駕駛54人,全部是中國藉。
   央航原有在港員工1090人,復員712人,眷屬947人,復員及留港的764人,約佔總數的70%;離職和投偽的約佔30%。至1949年9月,央航共有飛機42架(留港40架),機長(正駕駛)39人,中國籍26人,外籍13人;副駕駛38人,全部是中國藉。

 
復員的兩航員工在港九汽車站左起:周震宇、傅昌銓、李怡榘、陳子釗、李文舉、邵霖鵬、端木全。  1950年1月,首批復員回國的兩航員工在九龍火車站



 
復員的兩航員工在深圳口岸   . 復員的兩航員工在深圳火車站
在香港工委張鐵生的重要幫助及香港海員工會的周密安排下:
  中航從港、澳內運物資:共計13507箱、件(末含1951、1953年內運的部份物資)、各種油料3599桶。
   中航從香港內運物資:
  ①1949年11月20日,中航供應課裝“湖南”輪運津300箱以上,其中30箱內有C一46型飛機發動機20台、C一47型飛機發動機7台,共重90噸,這是首批試驗海航“北運”成功,由方宗惠、錢忠華押運。
  ②1950年3月14日裝“狄克”號船5977件運津,這是中航最重要的一批物資,包括飛機修理廠的主要設備。在庇利倉庫負責督裝器材的是陳耀宗、吳瑞臨、祁延煦等,並由戚少俊押運。途經臺灣海峽時,國民黨空軍派飛機、海軍派艦艇搜索攔截,幸而安然通過。
  ③4月3日運津116件。
  ④4月5日裝”哈代提督”號船運津3692件,由唐祖光、王洪芳押運。
  ⑤4月19日裝“東方貿易”號船運津航空汽油3499桶、柴油50桶、潤滑油50桶。
  ⑥5月6日運津4件。
  ⑦在1950年底,再運回941箱。

中航電訊課從澳門內運物資:
  電訊課2477箱器材,包括整套的無線電廠設備,在1950年1月19日先從澳門裝三艘木船,21日離開澳門,由李佐生、沈祟煥、陳知禮、林振華、孫元林、周振元、張洪興、陶金鼇、王松根、呂孝書、呂國英押運,經過內江河道於24日晨抵廣州黃埔港。再改用軍用火車一列運輸,1月31日早開始裝車,2日晚10時50分北開,由林振華、孫元林、張洪興及已復員廣州的央航7人共10人隨車押運,2月19日安全運抵天津。
   央航從港內運物資:2516箱、件。
  ①1950年3月26日運津362件。
  ②4月26日運廣州316件。
  ③4月13日最大一批3452件已裝上駁船,因廣州空襲頻繁,延至5月9日裝“海後”號船,5月12日開船前,竟被英政府宣佈的所謂“英皇樞密院扣留令”,再次將兩航資產完全凍結。因此“海後”輪上之央航器材又被阻卸到倉庫而末能運回。
  ④在1950年底,再運回1838箱。                
  兩航在1951年、1953年又兩次陸續從港運回兩航檔案、辦公用具和部份器材。
   1956年下半年,兩航起義人員復員、器材內運工作結束。
   在各地航站留下的、由解放軍接收的油料及各類器材尚末計算在內
 

 
在深圳火車站,帶臂章的中航部份糾察骨幹懷著擔心的心情,目送著用托運行李的方式運送少量急需航材的火車。左4黃國銓、左5陳燕貽、右2魏應鵬 1950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調整中國航空公司董事會並在香港註冊登記,董事為:章伯鈞、李克農、鐘赤兵、劉敬宜、淩士芬等。1950年2月15日,中航總公司在天津辦公,在香港的中航“顧問委員會”同時撤銷,中航各單位以聯席會議方式討論有興事宜。1950年上半年,軍委民航局先後設立了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四個民航管理處,合併了原兩航公司,航空運輸業務由民航局統一經營。1950年10月,中國航空公司與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成立兩航辦事處,負責人員有張迺嶸、張心康、黃國銓、鄭寶書等,負責兩航人員及器材的復員、內運等工作。
 

 
 
中國航空公司香港辦事處 , 中央航空公司香港辦事處
 
  1956年下半年,兩航起義人員復員及器材內運工作結束,原中國航空公司香港辦事處機構保留,並留下少量員工在告羅士打大廈原址辦理少量業務。

 
   
 
 
香港告羅士打大廈中航公司香港辦事處 , 香港大紫荊勳銜、金融家、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及澳門南通銀行創始人莊世平

1964年5月,國務院外事辦召集會議(召集人為吳凡吾,參加者有吳荻舟、陳耀寰、陸元斌等人),决定繼續保留中國航空公司香港辦事處。  1977年8月31日,中國航空公司向香港註冊署報送了中航授權人變為“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莊世平先生的報告書,並以莊世平的名義申辦了商業登記證。
    1978年10月12日,中國航空公司香港辦事處恢復運營,先以中國民航名義進行包機經營,後開始銷售代理、機務代理。逐步成為中國民航屬下各航空公司在香港的銷售總代理。
   1991年5月13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公司)被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註冊,注冊資金一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北京,為民航總局的直屬企業。
   1992年8月4日,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辦事處更名為“中國航空(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登記注冊完成了法律注冊手續。是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1995年3月29日,中航(香港)向港英當局正式遞交了經營許可申請,申辦航空實體。
    1995年6月13日,為適應業務和形勢的發展,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有限)在香港登記注冊,為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外全資公司,管理中航在香港、澳門的企業及相關業務。
    1996年8月14日,中國外經貿部批準中航(集團)在港經營,完善了在國內的法律手續。
     至1999年,中航有限已頗具規模,在港澳臺及內地共有投資項目52個(其中香港21個、澳門7個、台灣2個、內地22個)。對促進和保持香港航運中心的地位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2000年,中航/港龍大廈落成。2001年,中航(集團)有限公司從香港金鐘統一中心遷到東涌中航大廈辦公。
   2002年10月,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西南航空公司聯合重組,成立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航有限成為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
 

 
 
中航(集团)大摟

   2016年,中航有限實現利潤總額5.10億元人民幣。其中,直屬企業營運收入20.7億元人民幣,利潤2.08億元人民幣;投資企業收益3.02億元人民幣。至2016年,公司資產總額200多億元人民幣,淨資產172億元人民幣,過去五年利潤總額22.8億元人民幣。資產結構中持有國航11.89%的股份,此持股份2016年底總市值110億元人民幣。
   中航有限配合母公司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的佈局,著力建設航空食品、航空貨站、機場航站、地面服務、融資租賃、物業管理等業務板塊,同時涉及了航空運輸、航空物流、飛機維修、航空油料等多個領域,在內地及港澳地區形成了完整的業務網絡。
   在“航空救國”、“國家至上”的理念下,從1929年成立的前中國航空公司、1930年成立的中國航空公司到現在的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整整近90年了,中航有限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凝聚了两航人的心血,是與周總理對新中國民航事業的關心分不開的。1949年11月15日,周總理在北京飯店宴請兩航起義全體北飛人員的講話時說:“我們歡迎兩公司起義,因為這是具有無限前途的中國人民民航事業的起點,新中國的民航事業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要發展到比你們過去的航空公司不知大多少倍,起義人員的前途是光明的,建設新民航,人才是主要的,爭取香港兩航起義人員都回來同大家一起從事民航建設,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至於留在香港的物資,能全運回來更好,弄不回來,也同樣會建設起民航事業來。我們有了這‘星星之火’,相信它一定能‘燎原’。另一方面還應看到還有很多困難,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尚須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為建設人民航空事業而奮鬥!”
    1949年11月9日的兩航起義,在技術、物質和人材上奠定了新中國民航的基礎。中航總經理劉敬宜在1956年曾經說過:“…兩公司有20年歷史,在舊中國歷盡艱苦,在多方困難下,職工上下一致,設法克服,並且摸索出整套辦法来,這整套辦法整套技術和人才,在世界各國民航來講,雖算不上第一流,但也不是落後的,因此要好好設法利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果輕易將之分散,重新再建立一套新的,不是不可以,不過一定要走許多彎路,玩時而費日,不是今天所希望的…。”1952年民航局整編,調出兩航專業人才771人,卻從外面調入大批幹部,將成套成熟的技術、人才和管理辦法拆散。全國解放時兩航的起義及留用人員近3000人,至1965年,在民航系統工作的兩航起義、留用人員尚有586人,至1980年9月為416人,令人扼腕嘆惜。
   事隔70載,再憶北飛,在沒有陸空通訊頻率、缺乏導航設備、沒有航路和航站的天氣實況報告,冒著隨時會被敵機擊落的危險,兩航十二架飛機,毅然起義。北飛壯舉,彪炳史冊!北飛英雄,千古流芳!兩航精神,永世長存!
 
永遠懷念我們最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向愛國競業的兩航前輩致敬!
 
為紀念兩航起義70週年、中航成立90週年而作
 作者 陳绍曾 , 编辑:  陳晨
 2018年寫於香港

 
世纪凤凰网,新闻媒体,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0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外交部 国侨办 中纪委监察部 中国法院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会员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业信息化部备案号晋ICP备18012423号-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新闻杂志社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 北京航空联馆会  

新闻  13613478631  QQ:532801351 邮箱:532801351@qq.com 网址:http://www.sjfenghuang.com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

本站稿件来自世纪凤凰网